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4章 生了还是升了?双喜临门!(3)

眼下已是九月,秧苗是没法栽了,离种麦也有两个月时间,但刚刚被雨水滋润的土地又不能荒了,所以赵安建议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鼓励农民种植玉米、红薯以及其它一些生产周期较快的农作物临时过渡。

这次组织的大生产活动就是集体栽种红薯苗,署理抚台大人亲自带头到田间劳作,官兵们哪个敢不积极。

现场气氛看着真就是官民一家亲。

刚刚从江宁经滁州、凤阳一直找到宿州的陈大华是当日跟赵安到江宁谋生的漕帮四个秀才之一,赵安给安排在衙门某科室,后来因表现不错被赵安的岳父丁太看中,调到了办公室任职。

相当于科长角色。

陈大华半个月前就从江宁出发了,不过到了凤阳时由于北边闹白莲教,官兵封锁了官道,待教乱平息又接连下了几天雨,导致陈大华这会才赶到宿州。

一听赵大人带人去郊外种地了,陈大华不敢耽搁,赶紧让雇来的车夫赶往郊外。

等到了地方,眼前一幕看的陈大华一愣一愣的。

只见红旗招展、彩旗飘飘,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大幅标语,上面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劳动最光荣,亦或当官的爱百姓,百姓才能爱官员.

一脸新鲜感的陈大华刚下车,耳畔就传来竹板击打的声音:“打竹板,响连天,各位老乡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劳动谈一谈。劳动是啥您说啥?它是那传家的宝!它是那开山的斧!是那致富的桥!”

往前走了没一会,耳畔又传来凤阳花鼓戏:“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来了赵青天,家家户户劳动忙,哎嗨哎嗨哟,家家户户真有劲!”

不管是官员还是士兵又或是当地农民,此时人人都是充满干劲,推车的推车,插苗的插苗.

田间地头还有不少扎着红色小辫子的姑娘们挑着水桶,一点也不害怕的询问正在劳动的官兵们喝不喝水。

“这”

眼前这一幕幕让陈大华大开眼界,换作别人或许一头雾水,可在粮道衙门任职的他却是丝毫不觉奇怪。

因为,有赵大人的地方,必定充满生机,勃勃生机!

扬州如此,江宁如此,安徽更是如此!

忙碌景象中,有一群人显得格外突出,几个老农围着一个年轻男子,那男子身着粗布短褂,裤腿一直挽到膝头,就那么赤着一双沾满泥浆的脚弯腰在田里插种红薯秧。

是赵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