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9章 东禅,断骨增高(3)

因素,正是看中了他们的不安分。

又过了片刻,许奔看见了渡口,拿起船桨,划拉水面。

渡口处除了渔夫和租船的游客,还会有专门的摆渡人,送人过河。

此处的摆渡人,虽说头戴斗笠,却穿一身灰色僧衣,明显是个和尚。

岸边等着过河的百姓,只要一个小铜板,就能上他的木筏。

和尚手中的长竹竿,向岸边一撑,足足载了十个成年男女,其中还有妇人抱着孩子的沉重木筏,就稳稳当当的在水上滑行。

小船和木筏一来一去,相隔最近的时候,那和尚对着许奔微笑点头致意。

许奔眉梢一动,定睛看去。

只见那和尚在水面上每遇到一艘小船,总跟撑船摇浆的点头微笑。

看来,只是同行之间打个招呼而已,并非许奔这身新换的伪装有什么破绽。

他被追杀半年,也是有些杯弓蛇影了。

数十年前,南少林弟子已多,除了俗家弟子,便是僧人也常在外行走。

当时复兴南少林的那位方丈已老,曾告诫门下僧人,除了学佛种田修身之外,只做三种行当,便是撑船、打铁、磨豆腐。

人说世上三大苦,就是这三种行当。

撑船之人整日操劳,挣钱又少,打铁既累还热,磨豆腐卖钱的人家往往要日日早起,推动石磨,能有只驴子便是大半家当。

但这是对普通百姓而言。

作为武林中人的和尚们,真把这些事情做开了,才又一次证明那位方丈的远见。

在大明时局日益动荡后,南少林铁匠,打造农具的比例就日益减少,反而是和尚们手里出产的雪花镔铁戒刀,成为南方武林一绝。

磨豆腐也从单纯的卖豆腐,演变出全套素斋席面,声名远扬,那些达官贵人,武林大豪,常常不惜重金,来一尝少林高僧的手艺。

只有撑船这件事,似乎还没有得到太丰厚的回报。

但其实,南少林如今在民间的影响力,大部分都来源于这些分布在水道间的摆渡人。

他们既然是和尚,当然在百姓的心目中,就不只是能用来摆渡。

谁家办白事了,请这么一个和尚走一趟,总比草席一卷,哭上几天直接送到坟地里,更有面子。

小孩子出生了,请和尚帮忙看看,念点祈福的经文,那也很好。

老百姓对于南少林最深切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