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殿前贺寿诗(3)

里踩了陆修文一脚。

虽然陆修文本人并不计较此事,可终究有人是看不顺眼的,为此私下里也没少嘀咕,却无人敢公开质疑。

大家都知道得罪姜春山就等于是得罪了整个东穆国的文坛,再想要在东穆国立足就很困难了。

也只有陆修文这样性情坚韧之人才能一直坚持到现在,甚至还得到了百里野林和太子百里佳木的器重。

如今他做了太子的先生,也是让姜春山一直都感觉如鲠在喉一般的事情。

说起来姜春山也真是够小心眼的,就因为当年与白鼎公的辩论落得惨败,这些年但凡是与白鼎公有关之人他都会寻机刁难,以作报复。

陆修文是白鼎公的门生,也因此成了他的眼中钉。

陆修文教太子读书之事若不是因为太子百里佳木自己的要求,又得到了圣上百里野林的允准,他早就想办法将陆修文赶走了,又怎么会允许他留在太子身边教书呢?

说到这敬酒环节,姜春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因为不管何人上前敬酒都要准备一段贺词,在敬酒之时向太后表达自己的敬意。

这贺词形式各异,可以说一些吉祥之言,也可以表表忠心,说白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极尽阿谀奉承之事。

当然了,在这样的日子里说些吉祥话,奉承太后和百里野林几句倒也谈不上是拍马屁。

不过光是听一些直白的吉祥话,时间久了,次数多了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乏味。

于是便有人开始在这贺词上进行创新,首先做这件事,也是做这件事最多的便是那些文人学士。

他们常常会在寿宴之上或是朗诵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诗文,或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即兴创作诗文。

久而久之,其他人也就跟着效仿起来,渐渐地这寿宴上献诗之事也蔚然成风。

既然有人作诗,那么作得好与不好自然要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姜春山身为东穆国文人之首自然而然也就被推举为评判之人。

可自古有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之间的评判主要靠的还是个人主观意识,这就难免会有所偏颇。

这里面若是再夹带一些个人恩怨,那就更谈不上公正可言了。

所以往年在敬酒之时,陆修文都始终是不露圭角,藏巧于拙,从不会公开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

面对着姜春山他更是要避其锋芒,只要自己不作诗,姜春山便无法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