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61章 惊人的年度利润(5)

船、葵涌的船坞;虽然都尽力利用银行的资金,但我们自己也投入了差不多4000万资金。”

“数据倒是真不错。”杨文东欣喜说道:“这些数据如果真的爆出来,估计足够再上一次热门新闻了。”

几十年后的几千万,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小富。

但在60年代的香港,绝对算得上是惊天数字了,如果是一家公司一年的利润,那足以让很多人惊掉下巴了。

只按房价来计算,中环的千尺豪宅,差不多也就五六万港元,也就是说,长兴集团一年的利润,足以买下1000套中环豪宅,堪比几十年后的数百亿了。

而就是去年,香港的人均工资也才有150港元,中环写字楼文员也才三四百,很多普通人,可能也才100左右。

王凤芝说道:“对,从怡和的上市数据来看,他们一年也才1个多亿的利润,太古也只有七八千万。”

“这些上市公司是有猫腻的,不能只看财报。”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上市公司可以做手脚的方法太多了,哪怕一个普通人都知道,在上市之后,可以利用其他公司,通过合作的关系,来套取上市公司的利润,从中吸血。

不是光香港,全球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这么玩的,一方面利用股市融资来聚集资金,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为自己的独资公司赚取利润。

且这些,还是完全合法的,就是十年后的廉政公署来了,也毫无办法。

也可以说,这是资本社会的一种默契了。

“我知道,可也能有个参考价值了。”王凤芝笑说道:“如果我们上市,市值估计也能有个大几亿了。”

“上市的事情暂时不考虑。”杨文东否决说道。

如果是正常的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可以考虑上市融资。

但长兴集团的多个业务,最核心的并非现有的资产,而是他这个创始人脑子里知晓的一些未来信息.

在发展初期上市就太傻了,等以后先知金手指作用不大的时候,才需要考虑这件事。

王凤芝又说道:“杨生,虽然没有上市,但我们的出口规模、物业规模、航运规模都是瞒不住的,所以有心人还是能够知晓大概情况的。”

“我也没想着隐瞒。”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外人知道就知道吧,我们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肯定不可能跟那些收租公一样低调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