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青雨中学的消息,看到校史馆建成,看到我的故事被传颂,我很欣慰。
其实,时间胶囊里还有一件东西,藏在铁盒的夹层里——是一张地图,标注着我在南方的住址。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来找我,我想亲口告诉你们,当年的更多故事,也想看看如今的青雨中学,看看那些我守护的梧桐树。
李砚秋
1985年11月15日”
林砚念完信,地下室里一片寂静。我们都没想到,李老师还活着,更没想到她会留下地址。张磊最先反应过来,激动地拍了拍大腿:“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去南方!”陈曦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我要带着妈妈的画,让李老师看看,妈妈一直记得她的嘱咐。”
我看着林砚手里的地图,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地址清晰可见——“南方古镇,青石板街12号”。阳光从地下室的洞口照进来,落在地图上,像是为我们照亮了新的旅程。二十八年前的探险,以为在开启校史馆时就结束了,却没想到,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周后,我们四个坐上了去南方的火车。林砚带着那封信和地图,陈曦抱着周曼君的画,张磊背着工具箱——他说怕路上有什么需要修理的,我则带着那本夹着梧桐叶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我们二十八年来的点点滴滴。
火车缓缓驶离车站,窗外的风景从城市的高楼变成了乡村的田野。林砚靠在窗边,看着外面的梧桐树,轻声说:“我总觉得像在做梦,小时候盼着找到李老师,没想到真的能实现。”“不是做梦,是我们的坚持有了结果。”我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力量。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南方古镇。古镇的入口处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青石板街”四个字。街道两旁是白墙黑瓦的房子,屋檐下挂着红灯笼,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偶尔有穿着蓝布衫的老人走过,手里提着菜篮子,嘴里哼着当地的小调。
我们按照地图上的地址,找到了青石板街12号——是一间小小的院子,院门上挂着一个木牌,写着“砚秋画室”。院子里种着一棵梧桐树,叶子金黄,和青雨中学的梧桐树一模一样。“就是这里!”陈曦激动地说,声音有些发颤。
林砚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院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门口,穿着灰色的对襟衫,手里拿着一支画笔,脸上布满了皱纹,却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照片里的李砚秋老师,一模一样。
“你们是”老人疑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