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章 陈子昂:文明断层处的悲歌(2)

他还是蜀地的富家子弟,揣着满肚子的少年意气,背着书箱就往长安跑。刚到长安的时候,没人认识他,他索性做了件出格事:在集市上看见有人卖一把古琴,要价百万钱,旁人都围着看新鲜,他直接掏了钱,把琴买了下来。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我陈子昂有好诗,可惜没人听,今天就借这琴,请大家来我住处喝酒,听我读诗!”

第二天,他的住处挤得水泄不通。等众人坐定,他却“啪”地一下把琴摔在了地上——好好一把名琴,瞬间碎成了木片。众人都愣了,他却拿起诗稿,高声读着: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那是他写边塞的诗,字里行间全是刀光剑影,跟当时长安文人写的“闺怨诗”比起来,简直像一声炸雷。

那天之后,“陈子昂”这三个字,才算在长安的文坛站住了脚。他年轻时是能摔琴的性子,是想凭着一腔热血闯天下的人,怎么到了幽州台,就成了连风都吹不动的模样?

因为他撞了太多次南墙了。

这次来幽州,他是跟着武攸宜来的——武攸宜是谁?武则天的侄子,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当了个行军大总管,肚子里没半点真本事。契丹人都快打到城下了,他还在营里喝酒作乐。

陈子昂看不过去,主动找上门,说要带一万精兵,去突袭契丹的后路。武攸宜听完,冷笑了一声:“你一个写文章的,懂什么打仗?”不仅没听他的,还把他从参军贬成了军曹——说白了,就是让他去管管粮草、记记文书,把他的一腔热血,浇得透心凉。

所以他才会跑到这幽州台上来。

这台子不是普通的土台,是当年燕昭王筑的黄金台啊!

想当年,燕昭王就在这儿放了千金,招天下贤才,乐毅、邹衍这些人,都是冲着这台子来的,后来才有了燕国“破齐七十余城”的壮举。

现在呢?黄金台早没了影,只剩下这堆残垣断壁,连块刻字的石碑都找不到。

他摸着石砖上的青苔,滑过那些凹凸不平的痕迹,就想起了写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那时候他还抱着点希望,写“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觉得只要有机会,总能被人看见。现在站在这儿才明白,“逢时”这两个字,有多难——燕昭王那样的君主,早就成了“古人”;往后的人,又能等得到吗?

风又大了些,把他的头发吹得乱蓬蓬的,几缕白丝混在黑发里,特别扎眼。他才三十八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