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9章 来自军工的考题(1)

北京和上海那两个隐秘的“微电子学组”在简陋的条件下,正对着硅片和化学试剂进行着最基础的探索,进展缓慢却扎实。

与此同时,“盘古计划”的主体工程,“901工程”超高精度机床的攻关,在赵四的统筹和各方努力下,克服了重重技术障碍,开始进入关键部件的总装调试阶段。

标准化与数据库的建设也在磕磕绊绊中逐步推进,首批统一规范的材料数据开始在内部协作中发挥作用,展现出体系化建设的初步威力。

就在各项工作看似逐步走上正轨,赵四准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下一步规划时,一份来自国防科委的加急绝密函件,被直接送到了“盘古计划”领导小组和李副部长、赵四的案头。

函件内容简洁却重若千钧:为某新型战略武器系统配套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其核心精密伺服阀,在近期的高强度、长周期可靠性试验中暴露出严重问题。

国产仿制阀性能极不稳定,故障率高,寿命远低于设计指标,已严重拖累整体项目进度。

鉴于该阀技术含量极高,涉及精密加工、特种材料、液压控制等多领域,常规渠道短期内无法解决。

特此请求“盘古计划”予以紧急技术支援,限期三个月内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替代产品。

这无异于一道突如其来的“终极考题”,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性和极高的难度,直接砸向了刚刚起步的“盘古计划”。

李副部长立刻召集赵四和几位核心专家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气氛凝重。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

李副部长面色严肃,“这是‘盘古计划’立项以来,接到的第一个直接来自最高军工项目的应用需求。”

“这不是演习,是实战!任务极其艰巨,时间极其紧迫。”

“成功了,‘盘古计划’的价值将得到最有力的证明,国防项目也会顺利推进;

失败了,不仅会影响重大国防项目,更会对计划的声誉和发展造成沉重打击。”

一位资深材料专家翻看着函件附件中的技术指标要求,眉头紧锁:

“难度太大了。”

“这种伺服阀,号称液压系统的‘皇冠’,对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尺寸稳定性要求近乎苛刻。”

“阀芯阀套的配合精度要求达到亚微米级,圆度、圆柱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都远超我们现有的加工能力;对动态响应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