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构设置确定以后,李纯开始考虑人事问题,由李吉甫、武元衡和韩愈提供参考意见,最后由李纯确定重要岗位人员,其他人员以中书省和吏部的意见为主。
左仆射目前位置空缺,右仆射武元衡升任右丞,右仆射的位置也空缺。原刑部尚书高郢工作多年,年事已老,可以升为左仆射;原科工部尚书李绛能力强,做了不少贡献,可以升为右仆射,门下侍中仍为卢坦不变,此三人为朝中仅次于两个宰相的从二品高官。
新组建的教育部,需要一个有文化的人来坐镇,当然是白居易最为合适。新组建的建设部由柳晟任尚书,潘兴法升任右侍郎;新组建的交通部由原工部侍郎刘元景任尚书,艾笛声升任右侍郎。
新组建的农水部由原司农寺正卿汪广会任尚书,新组建的财税部由李巽任尚书,新组建的民政部由户部侍郎崔右甫任尚书,新组建的科工部由原吏部侍郎韦贯之任尚书,新组建的司法部尚书由原刑部左侍郎曾文正任尚书。
其他原有部门的主官保持不动,分别为礼事部尚书权德舆、人事部尚书韩愈、军事部尚书范希朝、工商部尚书程异、外事部尚书元稹、审判院正使陈达封、监察院正使裴度、枢密使崔群。
这次改革,增加了好几个部门,朝廷共有16个正部级单位(13个部,3个院),全部按照五人政务会的标准配备官员,把主官领导和民主集中统一起来,提高各部门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
由于增加了部门,很多新部门要增配两个少卿,官位自然也增加了不少,原来任职为寺、监正卿的官员,优先安置在侍郎的岗位上,其他有能力的官员,也可以借这次机构改革增加位置的机会提拔使用。
很多人都得到升迁,不少正五品的郎中提升为从四品的少卿,如枢密院秘书司郎中独孤郁、宗正司郎中楚连庸均升为枢密院少卿,但是郭钊、郭云、纪奎三个人都没动,还是在原来的郎中、员外郎的位置上,李纯不想让人说闲话,觉得朝廷格外照顾外戚。
还有一些李姓宗室的子弟,虽然有些才能,但是不便授予官职,官位小了,感觉受到轻慢,官位大了,容易被外人利用,对权力产生觊觎之心,只能授予爵位,在物质和名位上享受一些待遇。
这次改革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带寺的单位都改掉了,比如大理寺、太仆寺、司农寺等,以前国家单位和寺庙同一种称呼,李纯非常不喜欢,这次彻底改掉,让寺的称呼彻底回归到宗教场所。
忙完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