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道:“看来你的文化水平确实提高了,居然能够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来听听。”
纪奎说:“朝廷对襄人地区实行汉化教育,懂汉语、能和汉人打交道的襄人,在做官、经商方面都有优势,所以襄人中条件好一些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朝廷兴办的学校。但是他们反映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朝廷派过去的汉人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各地的方言不同,教的汉语也差别很大,导致不同的老师对同样的汉字,教的发音完全不同,表达起来千差万别,搞得襄人不知哪个人教的是标准的,增加了襄人的学习难度。”
李纯道:“你说的这个情况确实很重要,我们抓襄人的汉化,但是我们汉人自己都没统一,怎么去教导襄人,汉语必须要进行统一规范,不光方便对襄人的教学,也有利于汉人之间的交流,朕有时听外地官员汇报情况时,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听起来都非常费力。”
纪奎说:“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有些襄人反映,有些汉字难写难认,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希望简化一下。”
李纯道:“这个要求算是合理,汉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历朝历代都在演化,到了今天算是比较成熟了。但是汉字重在表达意思,意思表达清楚就好,有些汉字的笔画太多,确实需要简化。”
纪奎又说:“臣还有一个疑惑,既然襄人地区都被我们打下来了,干嘛还让襄人当官,很多襄人较多的县都是夷人做县令、县丞之类的,为啥不换成汉人去当县官,最多让襄人做个乡长就不错了。”
李纯道:“这个事情朕也考虑过,最初的想法也是全部让汉人当县官,让襄人去做乡长,但是考虑到两个情况,最终还是按照现在的政策执行。
一是这些襄人长期习惯了羁縻政策的管理,以前都是委任他们的部落首领担任州的刺史,把他们州一级的官员撸掉后,县一级也需要一些当地有威望的首领坐镇,如果换的太快,汉人官员不熟悉地方情况,很容易生出变乱,而且很多襄人占多数的地区位置偏远,内地的汉人官员也不愿去。
二是从更远的角度来说,以后我们将会征服新的大片夷人地区,基层也需要一批有治理能力的官员,可以采取以襄治夷的方针,到时候把这些襄人官员平移过去即可,直接用来帮朝廷治理新地区的夷人,实行华襄共治夷人。”
纪奎说:“陛下思虑深远,以襄治夷的办法确实好,臣也期望着大唐以后能新征服大片疆土。”
李纯觉得,关于语言文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