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5章 德裕赴琼(1)

三个月守孝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李德裕按照人事部的通知,南下广珠道,任正六品的琼州长史一职。

很多京官笑他傻,说他放着安稳的京官不做,非要跑去外地吃苦,即使外放到地方,也应该争取在内地任职,为了提升一级,跑到天涯海角去吃苦,真是不值得。

李德裕不想作过多解释,只能用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聊以自慰。

李德裕认为,原来靠着父亲这棵大树,自己得以靠门荫制度入仕,走的顺风顺水。

后面父亲倒下了,就只能靠自己了,自己也是有远大的志向,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怎么能为了一时安逸,继续留在京师。

李德裕觉得,作为京官,固然有些优势,但是如果不到下面去历练一番,能力和履历上始终是个欠缺,外放地方是早晚的事。

至于外放南襄地区,也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要想干大事业,就要到朝廷重点的施政方向去。

从和父亲的交流,还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李德裕认定李纯是一个有宏大志向的君主,绝不会满足于目前的疆土,一定会再次大规模的扩张。

经过认真的分析,李德裕认为中南和南洋一带,是李纯首先重点的扩张方向。

从南洋往西是天竺(今南亚大部)、朱罗(今印度南部)、大食(今阿拉伯地区),具有广阔的区域和人口,南方的海路将是未来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向。

如果唐朝顺利占领那么多区域,自然需要大量的官员去治理,具有襄人地区治理经验的自然更有优势。

当朝两个宰相,武元衡和崔群都是父亲生前的好朋友,他们自然愿意推荐自己,但是自己也要有一些真本领,做出一些政绩,不能老是靠别人提携。

琼州是李纯下令进行道、州、县行政区划重整时,由海南岛上的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四个小州合并的,拥有人口二十万左右,州城在北部的颜舍城(今海口市)。

琼州位于边远蛮荒之地,以前历来是失意官员的贬黜之地,官员们都避之不及。后来朝廷进行边疆开发后,从北方迁过来一些汉人,总体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属于较为落后的地区。

琼州刺史郑茂丰,当年为了提升,不得已从端州(今广东肇庆)长史位置上过来任刺史,干了整整五个年头,看不到出头之日,已经有点心灰气冷。

原来的琼州长史,走了不少关系,才好不容易平调到江彭道的一个州任长史,之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