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定国与鳌拜于徐州外围剑拔弩张、李过浴血奋战光复关中之际,
整个北中国的战局,因摄政王多尔衮为驰援鳌拜而大规模抽调各地驻防八旗及精锐绿营,爆发了剧烈且对清廷极为不利的连锁剧变。
空虚的腹地,宛如被烈日曝晒至干涸龟裂的河床,只需一点反抗的火星便能燃起焚天燎原的烈焰。
长期在敌后艰苦卓绝坚持斗争的各路抗清义军,尤其是依托天险建立的太行与胶东两大根据地,敏锐地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
以雷霆万钧之势,掀起了迅猛扩张与发展的狂潮。
太行山脉,层峦叠嶂,沟壑纵横,自古便是英雄豪杰啸聚山林、龙腾虎跃之地。
当清军主力精锐尽数南调,山西境内兵力骤然空虚如筛网之际,由覃宏武统领的太行山抗清根据地,
如同蛰伏于深涧密林已久的斑斓猛虎,终于亮出了积蓄已久的锋利爪牙,发出了震撼山岳的咆哮。
此时的覃宏武,早已非昔日那个仅率二十八名心腹勇士潜入太行、筚路蓝缕的小队长。
在经历了清军数次残酷“梳篦式”围剿的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后,他麾下的部队已如滚雪球般壮大,
发展为一支拥有战兵五万余、辅兵民夫不计其数的虎狼之师。
虽装备仍以缴获清军的旧式火铳、自铸的土炮、锻打的刀矛以及令敌闻风丧胆的土地雷为主,远逊于清军制式装备,
但全军上下士气如虹,求战心切,更在长期游击战中练就了飘忽不定、神出鬼没的灵活战术,尤以山地战、夜袭战、破袭战见长。
尤为关键的是,他们深得太行山万千穷苦百姓的箪食壶浆、倾力相助,军民鱼水之情坚如磐石。
“弟兄们!天大的好消息!鞑子主力已被李定国大将军死死钉在徐州城下,咱们的李过将军也在关中杀得鞑子人仰马翻!山西,空了!
咱们太行子弟兵报仇雪恨、光复河山、扩大根据地的时机,就在眼前!”在根据地万人誓师大会上,覃宏武声若洪钟,带着太行山民特有的剽悍与决绝,他的声音在群山间激荡回响,点燃了每一个战士胸中的热血。
命令既下,太行义军如同数把淬火的尖刀,从星罗棋布的深山营垒中猛然刺出,兵锋直指晋南膏腴之地!
义军头号猛将赵大山(原黑虎军首领,历经血战,已成长为覃宏武麾下独当一面的柱石之将)亲率一万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