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9章故土烽烟(2)

锐战兵,挟雷霆之势,直扑晋南锁钥、潞安府(今长治)。

潞安城墙高池深,本为坚城,然此刻城内守军不足三千,且多为战力羸弱、士气低落的绿营兵。

赵大山深谙兵法,采取“围三阙一”之策,昼夜不停地以土炮轰击城墙薄弱处,震耳欲聋的炮声令守军肝胆俱裂。

同时,他更派出数十支精干的小股部队,或乔装、或夜潜入城,在街巷间散布义军将至、清廷败亡的流言,并广贴“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的安民告示,成功瓦解了守军斗志。

守城副将眼见外无援兵,内无战心,又素闻太行义军“杀富济贫、善待降卒”的仁义之名,在象征性抵抗数日后,终于心灰意冷,下令开城归降。

潞安府的光复,如同砸开了晋南的门户,为义军主力北上直捣太原铺平了道路。

另一路主力则由覃宏武亲自统率,目标直指泽州(今晋城)。

泽州防御相对薄弱,且覃宏武早已通过地下渠道,策反了城内部分对清廷不满的低级军官和衙役作为内应。是夜,月黑风高,义军在内应的引导下悄无声息地接近城墙。

一名绰号“石蛋”的年轻侦察兵,以其在山林间练就的矫健身手,如猿猴般敏捷地徒手攀上城墙,用短刀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昏昏欲睡的哨兵,随即放下绳索,接应突击队登城。

城门在内应的接应下迅速被打开,覃宏武亲率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守军猝不及防,一夜之间,泽州易帜。

当主力部队在攻城略地之时,成百上千支小股义军和由各村青壮组成的民兵队伍,如同燎原的星火,活跃在广袤的晋南乡野。

他们神出鬼没,拔除清军盘剥百姓的税卡哨所,清算那些为虎作伥、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将没收的土地、粮食当场分发给贫苦无依的农民。

一时间,那首沉寂已久的古老歌谣“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再次在太行山麓的沟壑村落间嘹亮响起,只是歌词中的“闯王”,已被百姓们自发地换成了“覃帅”和“华夏护国军”。

战事进展之神速,超乎想象。短短数月间,除太原、大同、平阳(临汾)等几座尚有重兵把守的孤城外,

山西南部、东南部广袤区域,州县乡村,尽数飘扬着义军的旗帜,纳入太行根据地的版图。

覃宏武将临时指挥中枢设于潞安府衙,整军经武,颁布法令,俨然已是一方雄主。

其兵锋北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