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面色丕变的张树辉怀里,淡淡的说道:“大理寺,刑部,千牛卫,钱监,奉命查处恶钱事,有人私造铸钱炉,按律族诛。
还有你,合肥县令,你被免职了,吏部公文这会应该送到县廨,由县丞暂代县令,而县尉暂代县丞。”
张树辉整个人直接懵了,他忍不住的看向身边的县尉。
县尉这个时候已经后退一步,然后对着李甲拱手道:“下官领命。”神色间,是压制不住的喜意。
张树辉面色苍白的抬头道:“刺史,韩刺史?”
“庐州刺史韩褒,免职,下狱。”李甲一句话说完,然后直接转身,朝着山腰而去。
张树辉浑身不由得颤抖,最后他看向了身侧的县尉。
面对面,县尉的眼底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
腊月二十六。
长安,两仪殿。
丹陛高耸,铜鹤独立。
一身赤黄色衮龙袍的李承乾淡漠的坐在御榻上,看着手里的奏本,目光简单快速的掠过其中的内容,然后挑眉看向站在坐着的三名朝中重臣。
尚书左仆射赵元楷,尚书右仆射来济,吏部尚书李义府。
白发苍苍的赵元楷,拱手道:“陛下,永惟二十二年天下赋税已经统计适当,相比于永惟二十年,赋税增长半成,稳健持续,另外,天下百官查核,有五名刺史有差,已经处置。”
“嗯!”李承乾目光扫向后方的李义府,说道:“吏部提个名单给朕,正旦大朝,宣布继任者。”
“臣领旨。”李义府神色严肃的拱手。
“嗯!”李承乾看了李义府一眼,神色满意的点点头。
距离李承乾封禅嵩山已经过去六年,朝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勣在两年前请致仕,虽领司空,但也如同长孙无忌一样,不再参与朝政。
尚书左仆射杜正伦,因子犯杀人罪,被免去尚书左仆射,调任西昌州,同中书门下三品。
梁建方致仕,苏定方调任蕃州大都护,同中书门下三品。
赵元楷进封尚书左仆射。
中书令孙伏伽在做了两年尚书右仆射之后,请致仕。
李承乾便将来济从安西大都护调了回来,任尚书右仆射。
吏部尚书李乾祐升中书令。
御史大夫崔义玄升适中。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府调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