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小节二:劫后余生:文明 ICU 全景实录(3)

的芯片都找不到。你手机里的app、飞天的汽车、全球互联的网络?全是“博物馆里的幻想”:有人翻出一部没坏的手机,开机后只剩时间在走,信号栏永远是“无服务”,相册里的照片成了唯一的“过去”;还有人找到一辆悬浮汽车,电池早就没电了,他们试着用柴油驱动,却发现连柴油都找不到——最后只能把汽车拆了,用外壳做掩体的防风板。

幸存者的“科技水平”不是“倒退几十年”,是被砍回了“蒸汽时代之前”。在某个掩体里,曾经的航天工程师李磊,现在每天的工作是“修罐头盒”——他把破损的罐头盒敲平,做成烧水的锅;用废弃的电线拧成鱼钩,去结冰的河里凿洞钓鱼(虽然大多时候钓上来的是死鱼)。数据库里的知识还在,但“能懂的人”和“能造的工厂”全没了:李磊找到一本火箭推进原理,他能看懂上面的公式,却找不到制造“涡轮泵”的材料;掩体里有个学医的年轻人,想给伤员做阑尾炎手术,却发现没有麻醉剂,只能用酒精消毒后,让两个壮汉按住伤员,用生锈的手术刀硬割——最后伤员虽然活了,却永远失去了走路的能力。

乐土环带:icu另一床病人,全身瘫痪的“钢铁坟墓”

人口:一代人的“集体陨落清单”

联军伤亡超过60%,不是“十去六”,是每个小队都在经历“生离死别”。在环带的“阿尔法舱段”,曾经有一支12人的维修小队,现在只剩4人:队长马克的左腿被弹片炸断,只能用金属支架支撑;技术员莉莉的脸被辐射灼伤,留下了大片的疤痕,她再也不敢照镜子;还有两个年轻士兵,一个耳朵听不见,一个说话结巴——他们每次走过曾经的维修间,都会停下来看一眼墙上的合影,照片上12个人笑着比耶,现在照片的边缘已经被他们的手指摸得发白。

原人殖民者的“十不存一”更像“种族灭绝”:曾经在环带“农耕区”生活的原人部落,有112人,现在只剩9人,其中7个是孩子,最大的只有10岁。10岁的原人男孩阿木,现在每天要做的是“教弟弟妹妹认植物”——他拿着一本破旧的植物图鉴,指着上面的小麦说:“这是能吃的,以前妈妈经常种。”但他不知道,图鉴上的小麦,现在在环带里连种子都找不到。云民的“意识体消散”不是“下线”,是“永久性死亡”:曾经的云民音乐家林溪,她的意识体里存着上千首原创歌曲,现在只剩断断续续的旋律片段,有人试着连接她的意识体,只能听见“哆唻咪”的碎片,再也听不到完整的曲子;还有的云民意识体直接“碎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