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属板和胶带修补裂缝;氧气循环系统只能维持60%的效率,所以每个人每天只能有2小时的“自由呼吸时间”,其余时间都要戴着简易氧气面罩;电力更紧张,只有控制室和医疗舱有供电,晚上的时候,整个环带只有应急灯亮着,红色的灯光照在走廊里,像一条通往坟墓的通道。有人说:“这哪里是方舟,是棺材,只不过我们还没死透,还在棺材里喘气。”
深空:用灵魂换回来的“暂停键”
特遣队:近乎全军覆没的“最后冲锋”
“彼岸之子”号不是“千疮百孔”,是“靠胶带和信仰在飞”。船体外壳有6个直径超过3米的大洞,用临时焊接的金属板补上,金属板上还留着弹孔的痕迹;内部的走廊里,电线裸露在外面,偶尔会迸出火花,地板上积着一层薄薄的灰尘,只有扫地机器人在慢悠悠地清理——这是舰载ai仅存的功能,它的声音变得机械又卡顿,每次清理完都会说:“清洁完毕,区域安全(未检测到威胁,因传感器损坏)。”
数字意识的“集体自毁”,不是“程序删除”,是“带着使命的告别”。在“彼岸之子”号的数据库里,还存着他们自毁前的最后留言:编号d-07的数字意识说“我会凿开一条路,你们要走下去”;编号d-12的数字意识说“文明的火种不能灭,哪怕用我的碎片去点燃”;还有编号d-01的数字意识,它是曾经的舰队指挥官,最后一条留言只有一句话:“对不起,没能保护好大家。”这些留言现在成了特遣队的“镇魂曲”,有人每天都会听一遍,听着听着就哭了——他们知道,这些数字意识本来可以活下来,却选择了用自己的“死亡”换文明的“喘息”。
云民志愿者的“意识体受损”,不是“生病”,是“数字形式的脑损伤”。曾经活泼开朗的云民小雅,现在只会重复说“我是谁”,她记不起自己的家人,记不起自己喜欢的颜色,甚至记不起自己为什么要来深空;还有的云民意识体出现了“碎片化”,连接后只能看见混乱的画面——有地球的蓝色海洋,有环带的钢铁走廊,还有“源流”的光芒,却无法组织成完整的记忆。心理医生试着帮他们恢复,却发现自己也得了“数字ptsd”——每次连接云民的意识体,都会被里面的混乱画面刺痛,晚上会做噩梦,梦见自己的意识体也在一点点消散。
而艾拉,不是“没了”,是成了“永恒的共鸣信号”。在“彼岸之子”号的通讯舱里,屏幕上一直显示着一道微弱的波动——那是艾拉化为的信号,它不像其他信号那样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