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小节二:劫后余生:文明 ICU 全景实录(6)

偶尔会跳一下,像在呼吸,偶尔会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在说话。有人试着给这个信号发送消息,问“艾拉,你还好吗”,信号没有回应,却在屏幕上画出了一道小小的弧线,像一个微笑。特遣队的队长说:“她成了桥梁,却永远站在了桥的另一边,我们能看见她的影子,却再也握不到她的手。”

成果:惨胜里的“不确定性”

“源流”的“暂停”,不是“停止”,是“程序未响应”后的“卡住”。老科学家陈教授每天都会盯着检测仪器,仪器上显示“源流”的能量流动速度降到了0.01%,但能量核心还在发光——就像休眠的火山,虽然不喷发,却还在积蓄能量。陈教授说:“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重启’,可能是明天,可能是100年后,也可能永远不会——但只要它还在发光,我们就不能放松,因为它一旦‘醒过来’,我们可能连第二次‘暂停’的机会都没有。”

“沟通渠道”不是“桥梁”,是“一根随时会断的蛛丝”。特遣队试着给“源流”发送信号,信号里包含着人类的语言、音乐和图片,他们等了7天,才收到一点微弱的反馈——那是一道和艾拉信号相似的波动,却无法解读。有人想加大信号强度,陈教授却拦住了:“我们不知道这道波动是‘回应’还是‘警告’,如果贸然加大强度,可能会刺激‘源流’,到时候连这根蛛丝都会断。”现在,这道“沟通渠道”更像一个“摆设”:他们每天都会发送信号,却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也不知道收到后会有什么反应,只能抱着“万一有希望”的念头,一遍遍地发送。

综合诊断:文明系统性衰竭,从“根”上烂了

经济:退回“以物易物”的原始丛林

货币不是“废纸”,是“连擦屁股都嫌硬”的垃圾。在某个掩体里,有人拿出一沓曾经的百元大钞,想换半瓶净水,结果被人扔到了一边:“这玩意儿能喝吗?能暖身子吗?”现在的“硬通货”是能救命的东西:一瓶干净的水能换两块压缩饼干,一颗抗生素能换一件完好的防化服,甚至一块能用来生火的燧石,都比黄金值钱。

“经济体系”不是“不存在”,是“退化成了部落交换”。每个掩体都有自己的“交换点”:有人用修好的收音机换了一把斧头,有人用攒了半个月的罐头换了一双防水靴,还有人用自己的体力换食物——帮别人搬运物资,能得到一小块巧克力。但交换里全是“生存法则”:强者能换到更多的东西,弱者只能拿自己最珍贵的物品去换必需品。有个女人,为了给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