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贴着皮肤,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这手环是云民“絮”帮他编的,里面嵌的微型生态调节器,是用木卫二的共生体晶体做的,此刻释放的0.01赫兹能量波,雷能通过脚底感觉到,像土地在轻轻震动。能量波掠过的地方,土面泛起极淡的绿光,像撒了一层荧光粉;土壤里的固氮菌开始活跃,原本深褐色的土表,慢慢泛出一点浅绿,是菌群聚集的颜色;田边的狗尾草也有了反应,根须轻轻收缩,不再往作物的方向伸,像知道要给种子让路。有一粒种子从指缝滑落,滚进了石缝里,雷蹲下身,用手指小心地抠石缝里的土,指甲缝里都塞满了泥,才把种子抠出来,吹掉上面的土,“可不能丢了你”——这是拓当年教的“惜种”,拓说“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小生命,丢了它,就是丢了一次希望”。他把这粒种子种在拓的木桩旁边,还特意用土围了一个小圈,像给它盖了个小房子。
天空中,几只淡绿色的微型无人机飞了过来,翼翅是半透明的生物膜,模仿的是盖亚星的“银蝶”翅膀,振动频率极低,声音比蜜蜂还轻,混在雾里几乎听不见。无人机飞过雷的头顶时,翅膀带起的微风拂过他的头发,带着“艾拉之树”叶片的清香;它们洒下的生物活性水雾,落在雷的手臂上,凉丝丝的,他伸手接了一点,尝了尝,有淡淡的甜味——那是雾里的露水混着“艾拉之树”的汁液,云民“墨”说“这雾能让种子长得更快”。无人机的传感器扫过土壤时,会发出一道极细的红光,像在给种子“把脉”,雷知道,这些数据会实时传给“墨”,要是哪里的土壤湿度不够,手环会轻轻震动。上次田角的土壤有点干,手环震动后,他挑了桶溪水浇过去,后来那片的稻穗,比别的地方多结了三粒谷子。
汗水慢慢从额角渗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流,流过下巴时,滴进土里,发出“噗”的轻响,土面上立刻冒起一个小气泡——那是土壤里的微生物在“呼吸”,雷能感觉到气泡炸开时的微震,像土地在回应他的汗水。他的后背已经湿透了,粗布衬衫贴在皮肤上,能感觉到肌肉的酸胀,但他不觉得累,反而觉得踏实。小时候,他跟着秦爷爷在这片田里学种地,第一次握锄头时,手心磨出了水泡,秦爷爷用针挑破水泡,敷上草药,还说“水泡破了,就长茧了,长了茧,就和土地熟了”——现在他的手心,满是厚厚的茧,握锄头时一点也不疼,反而能感觉到锄头的“脾气”,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力,什么时候该轻一点。
休息时,雷直起腰,捶了捶后背,目光掠过梯田。远处的“艾拉之树”在雾里像一道淡绿色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