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23、一刀斩断功名路(上)(4)

“投石问路,非为惊涛,但观涟漪之所向。”

“这沉疴儒学,早该有人探探水深水浅。老夫且作个抛石人——看你这条新澜,究竟能荡出多远的涟漪。”

说到这里。

他转身看向崔岘,轻笑道:“若他日有人问起今日之事,便说”

“有个老叟,在儒学长河里,掷了块会发芽的石头。"

崔岘神情动容。

他后退几步,对着桓应长揖一礼,认真道:“承蒙桓公,以洪炉点雪,令顽石开光。”

“此身愿作石中火——不争日月,但照寒夜,终见星火燎荒原。”

终见星火燎荒原。

好一个,终见星火燎荒原啊!

这孩子,终究是答应了他的请求,扛下了这副重担。

桓应眼角泪意汹涌。

他颤巍巍伸出手,将崔岘搀扶起来,而后接过求真玉,亲自系在其腰间。

瞧见这一幕,满院师生哪里还有不懂得?

片刻沉默后。

数百岳麓学子、教谕对着桓应身旁,那年轻到过分的少年郎,齐齐躬身行揖礼:“山长。”

崔岘拱手回礼。

“老夫带你,四处转转。”

桓应欣慰看着这一幕,拉着崔岘自数百师生中间穿梭而过,声音悠悠浮动,不知是说给崔岘的,还是说给满院师生的:

“儒门真味不在守阙”

"在如这晨露——”

"夜聚于天,昼润于地,生死皆作江河眼。"

一老一少缓缓远去。

班临、旬彰、季甫、东莱四位先生在后面跟着。

一位教谕先生抬起头,颤声问道:“四位先生,老山长他——”

班临涩声道:“开始准备后事吧。”

夜色中,有年轻的学子忍不住啜泣出声。

哭声越来越多,走出后院的桓应隐隐听见了,叹了口气。

老先生想说些什么。

只是到最后,却疲惫摇了摇头:“走不动了,扶我去前面坐一坐吧,看天色,日头快出来了。”

崔岘搀扶着他,二人在洗墨池旁的廊亭坐下。

远处,群山峰峦叠嶂,天边逐渐泛白。

风呼呼倒灌。

吹得桓应一双眼睛眯起来。

但他却舍不得眨眼,就这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